从古至今读过《孙子兵法》的不少,大家对其感触最深或者得到的点肯定是不一样的。有人强调“兵者,诡道也。”,有人强调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,然而我却对“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”这句情有独钟。

“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”出自于《孙子兵法》计篇。原文是这样的:
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 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 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,可与之死,可与之生,而不危也;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;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;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;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 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之者不胜。 故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 将孰有能? 天地孰得? 法令孰行? 兵众孰强? 士卒孰练? 赏罚孰明? 吾以此知胜负矣。 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 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 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 兵者,诡道也。 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 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 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 多算胜少算,而况于无算乎! 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
阳明先生评注说“其中校量计划,有多少神明妙用在,所谓‘因利制权’,‘不可先传’者也”。

下面我来细分下这句话的含义,逐步来探讨下有四点,如下

有通识 孙子这里强掉要知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,他认为这是行军打仗的统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。如果从专业上讲将与法足矣,但是这里还是强调了了道、天、地。说明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,通识也是很重要的。如果学科太过专门、知识会被严重割裂,不利于培养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,最终难以完整,所知不足以支撑独立思考。

有计划 这里的计、诡道、庙算等都可以理解为计划规划等,我不赞成阴谋诡计说。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翻译为现在的话讲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,打仗不是儿戏,要打就打胜仗,否则还不如不打。简单讲就是庙算胜者才可战,这里庙算就是计划,做不好计划做不好准备就不要行动。比如你去炒股,当你下手的时候肯定是要赢钱的,否则你怎么会掏钱下注。至于最后你为啥当了韭菜被收割了,就得看下一步了。

有修正 有计划只是起点,说明可以做下一步行动了,至于计划做得对不对好不好,只能在实践中去验证了。其中校量计划,更进修正最是考验人,只能说考察,考察中发现问题缺失要有勇气提出来,必要时还得修正计划最终使得算多乃至终止计划也未尝不行。

有反馈 由于“兵家之胜不可先传”,特别是在实施计划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,这个时候要做好反馈,因时因事而异而变通方法,依据利害得失而采取相应的行动。最终如果按照计划实践了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,还得做好反思、复盘,这也算反馈的一种。

以上四点可以组成一个循环:学习获取知识,做计划去实践,修正错误缺漏,形成正向反馈。这也是一套方法论,而且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方法论,所以一定得理解透彻。

虽然在当今社会个人遭遇战争的可能性比较小,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考场、职场、商场、乃至婚姻家庭、生活人生、投资理财,当我们投身其中时,没有一些原则、方法,真的寸步难行。

综上我把“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”作为我的第一方法论,简单讲就是遇事搞清楚,然后做好规划,最后知行合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