詹姆斯·E.瑞安(James E. Ryan) 著

引言 问题不对,你永远不会成功

  • 2014年演讲主题

在为哈佛大学2014届毕业班重新改写这篇演讲稿时,我发现自己在30年前努力想传达的信息就是,我们不应把时间浪费在担惊受怕上——担忧过去、未来、不确定性、他人、新创意、新环境。时至今日,我仍然坚信如此。

  • 2015年演讲主题

轮到我忏悔的时候,我先是询问神父,如果不能坦白所有的罪行,会有什么后果。其实我就是想看看我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。而神父却说:“这也是一种罪行。这是不作为之罪。”我心想:真该死。(当然,我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。)神父解释说,没有做到你应该做的事情,其罪过与有意去做错误的事情一样严重。

  • 2016年演讲主题

2016年春天,随着毕业季的临近,朋友和同事们开始询问我打算在毕业典礼上讲些什么。有一段时间,我只是条件反射般地回答“这是个好问题”而已,我知道,这个回答很蹩脚。但后来我意识到,“好问题”可以作为毕业演讲的主题,再加上我一直以来对提问的痴迷,这个主题更是顺理成章了。 问题与答案同样重要,甚至问题往往更为重要。道理很简单:答案的好坏是由问题来决定的。如果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,那么你得到的答案也将是错误的。 第一个建议是,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应该提出的问题。 我的第二个建议:聆听“好问题”也很重要。

第一章 先理解,后下定论

提问“等等,你说什么?”不仅能够帮助你厘清思路,也能够帮助他人梳理想法。 在任何情况下,先让对方解释说明,再进行申辩。

1
简而言之,“等等,你说什么?”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可或缺,是它对于理解来说至关重要,因此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关键。对于你所遇到的人和想法,你的理解越深,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就越精彩。另外,培养先理解、后下定论的习惯,也能够帮助你规避毫无意义的争执,加深你与周围的人的联系。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让你有这样的收获,这结果真不赖。

第二章 保持好奇心,建立新认知

提问“不知道为什么?”会让你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,提问“不知道能不能?”能够让你保持与这个世界的联系。

1
2
好奇心也能带来同理心,而当下的人们正严重缺乏同理心。好奇心强的人更健康,尤其是不容易焦虑,因为他们能把新的环境看作学习的机会,而不是揭露自己懂得不够多的考验。某些研究证明,好奇心强的人也更容易长寿,这估计是因为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。
总的来说,“不知道为什么?”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可或缺,就在于它直指好奇心的根本,提问能让人对周围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保持好奇心。“不知道能不能?”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可或缺,是这个问题能让你保持与世界的紧密联系,并能让你开始思考该如何对你所处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做出改善。如果提不出这些问题,你就有可能错失你从未意识到的乐趣与可能性。

第三章 后退一步,前进两步

提问“我们能不能至少……”是一种破解僵局的好方法。这是一种超越分歧、达成某种共识的好方法。

1
在提问“我们能不能至少……”这个问题的时候,你其实就是在建议你和对方试着做些事情,比如达成一定的协议或是着手启动某个项目。如果不问这个问题,你们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。我认为,不做尝试是人类某些最深刻的悔恨的源泉,正因如此,我才会在我的第二次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谈到不作为之罪。我认为,与实际做到的事情相比,我们没有去做的事情往往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。

第四章 不要表现出“救世主”姿态

用“我能帮什么忙?”这个问题来开头,你就是在抱着谦虚的心态寻求指点。这个问题不仅向对方表达了尊重,也很可能让你的协助更有的放矢。

1
没有人能够明了这一生的终极意义,即便如此,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去观察和品味身边稍纵即逝的美好。

第五章 谨慎分辨重点和无关信息

“真正重要的是什么?”这个问题不仅会帮助你深入问题或难题的根源,也能帮助你抵达生活的核心。 关于工作、家庭、友情,以及该如何行善,这些主题中的重点需要你自己做出判断。

1
当你的人生走到尽头,你所看重的东西会是什么?到那时,物质利益只会占很小的比重,而你与他人之间的情谊才会是你人生的关键。

结语 人生如是,你是否获得了你想要的东西?

“等等,你说什么?”是一切理解的源泉。 “不知道为什么?”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。 “我们能不能至少……”是一切进步的起始。 “我能帮什么忙?”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。 “真正重要的是什么?”能帮助你触及生活的核心。 如果你的生活由好奇心和理解力的阴阳两极驱动,如果你保持愿意尝试新事物、帮助别人、从别人那里学习的劲头,如果你能专注于对你真正重要的事物,那么我相信,当提出附加问题的时机来临的时候,你就有资格回答 结语